?
  信息公开目录
领导之窗
机构设置
工作动态
公示公告
法规公文
计划规划
财政公开
应急管理
工作总结
依申请公开
  统计服务
办事指南
表格下载
服务电话
统计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统计知识>>方法制度
? 方法制度
贵阳市第三产业定期统计报表实施方案
bet365网站怎么样网站 http://cms.gov.cn/ | 更新时间:2008-12-22 | 来源:市统计局
字号:【大】【中】【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不仅能够多方面地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提供广阔的就业门路,而且还以其特有的服务功能,促进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提高和改善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及环境。因此,第三产业在社会经济布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更好地制定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全面、科学、系统的基础资料。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指示,特制定贵阳市第三产业定期统计报表制度。

一、目的

1、适应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为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的第三产业行业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全面翔实的第三产业的基础数据。

2、规范第三产业统计,为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向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过渡奠定基础。

3、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二、统计范围及对象

统计的范围包括所有的第三产业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全国第三产业行业分类及代码》,第三产业包括以下经济活动的部门:

1、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电业、信息传输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证券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备管理业。

2、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业、卫生业、社会保障业、社会福利业、文化业、体育业、娱乐业。

3、为管理国家、管理社会服务的部门,包括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三、统计的内容

1、反映第三产业经营活动情况的指标,如企业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或费用、销售(营业)税金、营业利润;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的经费收支、事业、经营收支、预算外收支和专项资金收支等。

2、反映第三产业总产出、增加值情况的指标。

3、反映第三产业实物资产情况的指标,如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库存总值等。

4、反映第三产业机构和人员方面的指标,如从事第三产业的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

5、反映主要能源消耗情况的指标。

四、统计时间

按季度报表,季后10日内报送市统计局。

五、统计方式

以在地统计原则为主,采用条块结合方式进行统计。

六、统计方法

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对于我市增加值比重大的行业填报统一制发的报表;对于点多、面广且增加值比重不大的行业采用典型调查或抽样调查方法进行推算;个体经济采用工商部门的资料进行抽样推算。

七、调查表式

采用甲、乙、丙三种表式,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单位填报甲表,执行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单位填报乙表,第三产业个体经济抽样调查填报丙表。每份表由两部份组成,第一部份是第三产业单位的属性指标,第二部份是第三产业单位的数量指标。调查表式及指标解释附后。

属性指标解释(甲、乙表)

1、单位名称及代码(A1

单位名称指单位的全称。由调查单位用汉字填写。单位名称下方的单位法人代码,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2、详细地址及代码(A2

详细地址指填表单位所在地的详细地点,由各填表单位按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的名称和详细的门牌号码详细填写。上面6个方框填区(市、县)码,下方三个方框内填乡(镇、街道办事处)代码,依据附件二中的贵阳市地址代码填写。

3、隶属关系(A3

指本单位隶属于哪一级行政管理单位,按照国有标准《单位隶属关系代码》(GB/T12404-1997)分为:中央、省、市(地区)、县、街道、镇、乡、居民委会、村民委员会和其他。所有按单位的隶属关系先圈住相应的序号,再将该序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中央与地方双重领导的单位,以领导为主的一方来划分中央属或地方属。

各级政府(中央、省、地、乡、镇)、党委、人大、政协等机关的隶属关系填写本级。如:省政府的隶属关系填“省”。

隶属于“中央”的单位兴办的集体企业,隶属关系填“其他”;省属以下的企业(单位)办的企业(单位),其隶属关系与企业(前段时间)本身的隶属关系一致。

无主管部门的单位、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办事机构所开办的第三产业等单位填“其他”。

4、隶属主管部门(A4

根据主管部门名称及编码填写,横线上填主管部门的汉字名称,前六个方框填主管部门代码,后面四个方框内填主管部门下属各单位代码。

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的编码一经确定,就不能改变,新增单位可增加编码,原编码自行作废。

5、登记注册类型(A5

指各单位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类型进行填写。

6、控股情况(A6

指以企业法人作为分类对象,根据企业实收资本中某种经济成分的出资人实际出资情况进行分类,并按出资人对企业的控股程度,分为国有绝对控股、国有相对控股、集体绝对控股、集体相对控股和其他。

1)国有绝对控股:指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投资双方各占50%,且未明确由谁绝对控股的企业,若其中一方为国有的,一律按国有绝对控股处理。

2)国有相对控股(含协议控制):指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的比例虽未大于50%,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协议控股);或者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种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相对控股)。

3)集体绝对控股:指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集体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股本)的比例大于50%。投资双方各占50%,且未明确由谁绝对控股的企业,若其中一方为集体的,一律按集体绝对控股经济处理;若投资双方分别为国有、集体的,则按国有绝对控股处理。

4)集体相对控股(含协议控制):指在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集体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实收资本(股本)所占的比例虽未大于50%,但根据协议规定拥有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协议控股);或者相对大于其他任何一种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所占比例(相对控股)。

5)其他:指除以上四种情况以外的企业法人。

7、行业类别及代码(A7

根据其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对各类单位进行的分类。本项分二部分填写:

第一部分:主要业务活动。具体填写各单位的一至二种主要业务活动名称,并按其重要程度或总产值所占比重,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第二部分:行业代码,根据各单位填写的主要业务,对照附件三中的全国第三产业行业分类及代码小类代码填写。

甲表指标解释

一、填报范围

本表由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第三产业单位填报。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不包括人民银行、人民银行主要从事管理活动,应填乙表)、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娱乐业以及卫生、文化、体育等行业中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包括企业艺术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本表甲栏各项指标是参考各行业财务会计制度制定的,是各行业通用的主要指标,主要取自企业会计报表。由于第三产业单位门类多,各部门、各行业费用明细科目不统一,各单位在填报时,指标若有差异,可根据相关科目,归类填报。

二、指标解释

【一】财务收支情况

1、营业收入

指一定时期内,各企业从事业务活动所获得的收入总额,大部分行业可从会计损益表中取得本指标。其中:

1)运输邮电业营业收入,是指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输和邮电通讯业的各项业务收入。其中:

铁路运输业营业收入,包括铁路运输收入、铁路基金收入和保价运输收入;有装卸、搬运收入的单位,营业收入中要包括这两部分收入。

交通运输营业收入,包括企业的运输,装卸、堆存、外轮代理收入,其它业务收入(不包括营业外收入)。

航空运输营业收入,包括国内航线始发收入,国内国际航线的运输收入、通用航空收入、地面服务收入、其它业务收入。

邮电通信营业收入,指企业的自有收入,包括结算收入、市内电话收入、储蓄收入(包括储蓄业务收入、代办保险收入和其他储蓄收入、)设备出租收入、代维及其它收入。

2)仓储业务营业收入。指企业办理储运业务的各项收入。

3)批发和零售贸易营业收入,指商品销售收入与商品购进原价(成本)之间的差额,再加上应交增值税。其中:

商业(国内商业、对外贸易)企业营业收入=商品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应交增值税

物资供销企业营业收入=物资销售收入-销售物资进货原价+应交增值税

新华书店系统营业收入=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折扣+应交增值税

4)餐饮业营业收入,指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按全价计算。

5)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企业营业收入,指企业的销售收入(包括建设场地的销售收入、商品房销售收入、代建房结算收入、配套设施销售收入、代建工程结算收入、房屋经营收入、其他销售收入)减去土地征用费、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建安工程费、配套设施费。

6)金融业营业收入:指各项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信托业务收入、融资租赁收入、外汇收入、投资分红收入、金银买卖收入和其他营业外收入减去各项利息支出。

7)、保险业务营业收入。指保费收入、追偿款收入、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各项转回准备金、分保费收入、摊回分保赔款、分保收益、投资收益、兑换收益,减去赔款支出、退保金、满期给付、死亡伤残医疗给付、分保费支出、分保赔款支出、各项提取准备金、利息支出。

8)电影发行放映业营业收入,指电影发行企业的发行业务收入(包括影片发行分成收入,录像发行分成收入)和电影放映企业的放映(演出)收入(包括电影放映(演出)收入,录像放映、演出分成收入)。

2、营业成本或费用

指企业在从事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此项指标可从企业会计成本费用表中取得。包括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费用,工资、福利费用、折旧、大修理费用,各项管理费、业务费、手续费,以及商业、外贸、物资供销业的各项流通费用、进货费、仓储费用等。营业成本或费用的计算口径,要与营业收入的计算口径一致。营业收入中未包括的科目,营业成本或费用中也不能包括。如成本或费用内不包括:商业、外贸、物资供销企业的购进成本(原价)和外付运杂费;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的土地征用费、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建安工程费、配套设施费;金融、保险业的各项利息支出、到期赔款支出、退保金、满期给付、死亡伤残医疗给付、分保费支出、分保赔款支出以及各项提取准备金。

1)工资:指企业按劳动制度的规定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包括基本工资、经常性奖金及各种津贴、补助。新闻、出版以及其他有稿费支出的单位对个人支付的稿费也包括在本指标内。

2)职工福利费:指企业按国家规定标准,从成本、费用中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福利费。

3)折旧费:指按国家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各类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包括房屋、建筑物、各种机器、设备仪器等的折旧。出租外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由出租方计算。

4)大修理费或计提大修理基金:指企业按规定提取的大修理基金,以及没有提取大修理基金的企业实际支付的固定资产大修理费。

5)税金:指企业按国家规定交纳的计入成本、费用的税金。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上述税金未列入成本、费用科目的单位,不填此项指标。

6)上交管理费:指企业按规定上交给上级单位的管理费用。

7)工会经费:指企业按规定标准提取的工会经费。

8)其他:指营业成本或费用总额扣除上述七项费用之后的差额。

3、销售(营业)税金

指企业按税法规定的税率缴纳的各种利前税,包括营业税、产品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未将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列入成本费用的单位,也应将这些税金包括在内。因逾期缴纳而支付的滞纳金和罚款不包括在本指标内。此项指标取自企业会计利润表。

4、营业利润

指企业从事业务活动所取得的经营成果。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或费用-销售(营业)税金

金融企业营业利润=纯益合计- (出纳长款收入+结算罚款收入+营业外收入)+(出纳短款支出+结算赔款支出+营业外支出)

保险企业营业利润=经营损益+投资收益+兑换收益

为保证金融、保险业营业利润计算的准确性,需要用下面两个公式验证,计算结果应一致。

金融企业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业务费-企业管理费- 营业税金

保险企业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手续费-业务费- 管理费- 营业税金

【二】 总产出、增加值情况

一、总产出

总产出(13=营业收入(01

二、劳动者报酬

劳动者报酬(15=工资(03+职工福利费(04+其他劳动报酬

其他劳动报酬指除职工工资和职工福利费以外,包括住房公积金、社会统筹保险费、佣金支出、劳动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独生子女费、取暖降温费,以及差旅费、公杂费、董事会费、工会经费、会议费中的一部分等。可根据本单位典型调查取得的相应比例进行推算。

三、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16=折旧费(05+大修理费或计提的大修理基金(06

四、生产税净额

生产税净额(17=税金(07+销售(营业)税金(11

其中:税金指营业成本或费用中的税金。包括各种规费,如养路(河)费、排污费等。

五、营业盈余

营业盈余(18=营业利润(12+工会经费(09+上交管理费(08+营业成本或费用中其他项(10)中扣除属于中间消耗和支付给劳动者个人以外的部分+附营业务收支净额。

其中营业成本或费用的其他项中扣除属于中间消耗和支付给劳动者个人以外的部分,包括滞纳金,出纳短款支出等。

六、增加值

增加值(14=劳动者报酬(15+固定资产折旧(16+生产税净额(17+营业盈余(18

【三】实物资产情况

1、固定资产原值:指企业在建造、购置、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支出的全部货币总额。

2、固定资产净值:指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减去历年累计折旧后的余额。此项指标取自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

3、库存总值:指企业各种库存、商品、物资的价值之和。包括各种在途、库存的商品、材料、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超储积压物资,特种储备材料等。此项指标取自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

【四】人员情况

1、职工(从业)人数:指企业在报告期最后一天(季度最后一天)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临时职工、计划外用工等各类人员数,本指标从各单位劳资部门的统计资料中取得。

2、平均职工(从业)人数:指企业季度的平均人数,计算方法:(季初人数+季末人数)÷  2

【五】其他

1、金融机构往来收支差额,按会计损益明细表实际数填表。

2、居民储蓄利息支出,按会计损益明细表实际数填表。

以上两个指标系金融、保险部门填报。

【六】主要能源消耗情况

反映各单位每季度实际消耗原煤、汽油、柴油、煤油、液化石油气、煤气、电力等能源指标。

乙表指标解释

一、填报范围

本表由执行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第三产业单位填报。包括: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业、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文化业、体育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二、指标解释

【一】财务收支情况

1、收入合计

包括拨款收入、事业、经营收入、专款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其他收入。

1)拨款收入

包括拨入经费、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经费指按照经费领报关系由同级财政机关和上级部门领来的预算经费、高等学校拨入的科学事业费也包括在内。各级工会按比例逐级上交的工会经费按拨入经费处理。财政补助收入指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收到的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各类事业经费。上级补助收入指上级单位拨入的非财政补助资金。拨入专款不包括在内。

2)事业、经营收入

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3)拨入专款

指财政机关和上级部门拨入的指定用途、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的资金。

4)预算外收入

指全额单位根据国家规定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各项收入。

5)其他收入

指本年收入中扣除以上四项收入以外的所有收入,包括附属单位按规定缴来的款项、对外投资收益、固定资产出租、外单位捐赠未限定用途的财物、其他单位对本单位的补助以及其他零星杂项收入等。

2、支出合计

包括经费支出、拨出经费、事业、经营支出、成本费用、专款支出、拨出专款、税金支出和其他支出。

1)经费支出

指经费预算的实际支出。高等学校的科学事业费支出也包括在内。各级工会的行政事业支出也应按经费支出处理。

2)拨出经费

指单位对所属单位的经费拨款、各级工会按比例逐级上交的工会经费也按拨出经费处理。

3)事业、经营支出

事业支出指事业单位开展各项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发生的实际支出。经营支出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支出以及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单位已销产品实际成本。

4)成本费用

指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应列入劳务(产品、商品)成本的各项费用。

5)专款支出

指拨入专款的实际支出。

6)拨出专款

指对所属单位拨出的需要单独报帐的专款。

7)税金支出

指事业单位提供劳务或销售产品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8)其他支出

包括对所属单位补助、上缴上级支出、结转自筹基建等。

3、收入支出差额

指本季收入合计和本季支出合计的差额。

4、经费支出、事业、经营支出、成本费用支出和专款支出(简称四项支出)合计

1)工资总额

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工资总额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2)职工福利费

反映单位根据国家统一规定按工资总额一定比例提取的福利费。

3)税金

指行政、事业单位在业务、事业经营支出中交纳的各种税金,如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印花税、教育费附加等。不包括四项支出以外和从基本建设支出中交纳的税金。

4)离退休人员费用

指四项支出中的所有离退休费用。

5)助学金

指经费支出、业务(事业)支出中支付给学生的助学金、生活补助等。

6)设备购置支出

指全额单位的经费支出和专款支出以及差额单位、自收自支单位的业务、经营支出和专款支出中的设备购置费。

7)基本建设支出

指预算外支出和专款支出中的全部基本建设支出,包括其中支付的工资、福利、税金等。

8)大型修缮支出

指专款支出中的全部大型修缮支出,包括其中支付的工资、福利、税金。

9)差额补助费

指对所属差额单位的补助费。如对剧团、医院、体育场、科研等事业单位差额补助。

10)劳务费

指支付给单位和个人的劳务费用,如翻译费、咨询费、手续费等。(11)其他支出

四项支出合计扣除上述十项的差额。

【二】总产出、增加值情况

一、总产出

1、自收自支单位

总产出(29=事业、经营收入(03

2、预算管理单位

总产出(29=经费、事业、经营、成本费用、专款支出合计(17-助学金(22-设备购置费(23-基本建设支出(24-大型修缮支出(25-差额补助费(26+税金支出(14+虚拟折旧(见以下第三条说明)

二、劳动者报酬

劳动者报酬(31=工资总额(18+职工福利费(19+离退休人员费用(21+劳务费(27+四项支出构成的其他支出中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部分。

其中公式右端最后一项指经费支出、事业、经营支出、成本费用支出和专款支出中除工资总额、职工福利费和劳务费以外,以各种形式发给劳动者个人的部分(不包括离退休人员费用和助学金),如会议费、差旅费中的个人补贴、出国人员制装费、国外生活费补贴,单位以实物形式发给个人的奖励与补贴(免费提供的实物按全价计算,低价提供的部分只计算市场价格与低价的差额)、单位为职工支付的待业、退休、养老、人身、医疗以及家庭财产保险费等。在基层调查表中没有单独设置这一指标,它含在上述四项支出构成的其他支出中。这项指标是根据本单位典型调查取得的相应比例进行推算。

三、固定资产折旧

1、自收自支单位

固定资产折旧(32=当年提取折旧(37+虚拟折旧

其中虚拟折旧(32=(固定资产原值-当年已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 虚拟折旧率

2、预算管理单位

固定资产=虚拟折旧

虚拟折旧=固定资产原值×虚拟折旧率

其中虚拟折旧率每个季度按1%计算。

四、生产税净额

生产税净额(33=税金支出(14+税金(20

其中税金支出指本年支出合计中的税金支出;税金指事业、经营支出、预算外支出和专项资金支出构成中的税金。

五、营业盈余

(一)自收自支单位

营业盈余(34=事业、经营收入(03 -事业、经营支出(10 -成本费用(11

(二)全额预算管理单位一般没有此项。

六、增加值

增加值(30=劳动者报酬(31+固定资产折旧(32+生产税(33+营业盈余(34

【三】实物资产情况

1、固定资产原值

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

2、当年已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

指当年已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帐面原值。不提取折旧的单位,不填此项。

3、当年提取折旧

差额单位、自收自支单位经财政机关批准于当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4、库存材料

指差额单位、自收自支单位用各种资金购买的物资材料库存总额。

【四】人员情况

1、职工(从业)人数:指本单位在报告期最后一天(季度最后一天)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临时职工、计划外用工等各类人员数,本指标从各单位劳资部门的统计资料中取得。

2、平均职工(从业)人数:指单位季度的平均人数,计算方法:(季初人数+季末人数)÷  2

【五】主要能源消耗情况

反映各单位每季度实际消耗原煤、汽油、柴油、煤油、液化石油气、煤气、电力等能源指标。

丙表指标解释

一、指标解释

1、营业收入

指个体经营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活动等取得的全部收入。其中:个体批发零售贸易业营业收入是销售总收入减去商品进货成本。

2、营业成本或费用

指个体经营户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支出的成本或费用。包括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修理费、仓储费等费用以及支付给雇员的报酬等。

3、雇员报酬

指个体经营户的业主或管理者向所雇用的人员支出的各种报酬,包括:工资、奖金;业主提供的雇员伙食费用支出;业主提供的雇员房租等。

4、缴纳税费

指个体经营户向政府机构或管理部门缴纳的各种税金和管理费用。

5、营业利润

指个体户从事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成果,即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或费用-缴纳税费。

6、固定资产原值

指个体经营户为了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而购建的房屋、机器、设备等(业主自有的且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的,可以使用一年以上、价值在500元以上的固定资产)。不包括为经营而租用的房屋、机器、设备等。

7、从业人员

指参加经营活动的所有人员,包括经营者、参加经营活动的家庭成员、雇员、帮手和学徒。

8、外雇人员

指个体经营户家庭成员以外由雇主支付工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

9、总产出(09=营业收入(01

10、增加值(10=劳动者报酬(11+固定资产折旧(12+生产税净额(13+营业盈余(14

11、劳动者报酬(11=雇员报酬(03

12、固定资产折旧:按固定资产原值的1%计算

13、生产税净额(13=缴纳税费(04

14、营业盈余(14=经营利润(05

二、主要能源消耗情况

反映各个体经营户每季度实际消耗原煤、汽油、柴油、煤油、液化石油气、电力等能源指标。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联系我们 | 内容纠错
?
Copyright 1999-2008 http://www.hlyouj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et365网站怎么样 主办??贵公网安备 52011502000064号
中国贵阳
开发单位:贵阳市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