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联体:曾包含苏联11个成员国,是俄联邦打算恢复祖业的利器?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1991年9月与波罗的海三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也是对它们独立的正式承认。
独联体成立时,虽然它的框架是尊重成员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并允许成员国在面临安全威胁时进行协商和合作,但随着时间推移,多个成员国逐步退出,使得这个组织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首先是土库曼斯坦,它在2005年宣布永远保持中立,决定退出独联体。土库曼斯坦这一举动,意味着它希望保持对外独立,不愿意卷入任何地区性的政治纠纷。
格鲁吉亚的退出则充满了戏剧性。1993年,格鲁吉亚曾因与俄联邦的争端加入独联体,成为第12个成员国。随后,格鲁吉亚与俄联邦的关系逐渐冷却。2004年,格鲁吉亚收复了阿扎尔自治共和国,并逐步加大了对南奥塞梯的控制。然而,2008年,格鲁吉亚出兵南奥塞梯,导致俄军介入,最终格鲁吉亚军队败退。之后,格鲁吉亚与俄联邦的关系彻底破裂,并在2008年8月正式退出了独联体。至此,独联体的成员数减少至10个。
再来是乌克兰。在2014年,乌克兰宣布退出独联体,这一决定与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紧密相关。乌克兰与俄联邦的关系因克里米亚的事件而恶化。2014年,乌克兰新总统波罗申科宣布推进加入欧盟和北约的进程,这让俄联邦感到愤怒。在这之后,俄乌战争爆发,乌克兰与独联体的决裂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乌克兰的退出使得独联体成员国进一步减少至9个。
最新的一例是摩尔多瓦。摩尔多瓦曾是苏联的成员国,历史上它与罗马尼亚有着紧密的文化和历史联系。摩尔多瓦在2023年宣布退出独联体,这一举动令人意外。摩尔多瓦退出的原因之一,是对独联体长期未能解决其领土争端的不满。德左地区的俄军驻扎成为摩尔多瓦退出的催化剂。如此一来,独联体的成员国数降至8个。
独联体的初衷是为了解决苏联解体后各国的过渡问题,确保各国能够在自由与独立的框架下,共同解决一些跨国问题。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成员国的退出使得这一组织的功能不断削弱。俄联邦虽然一度恢复了“领导地位”,但面对越来越少的伙伴,能否实现复兴的梦想尚未可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