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009:离开手机你会死掉?一起来关闭朋友圈。|163

Fear of Missing Out
这是有趣人类实验室的第09次实验
有趣人类实验室的第05次实验,是一次24小时隐身实验。在24小时体验结束后,三叔在群里问,如果不考虑外界因素,你可以选择,你愿意逃离手机生活吗?
很多人说了不能。哪怕离开手机可以更高效地完成更多的事情,但手机带给我们的迅捷的信息、便利的生活,任何习惯于用手机互联网进行沟通的人都很难割舍。
我们已经离不开手机了。
点击图片查看实验日志
<底部留言是实验员们24小时体验结束后的打卡>
▼
我们常常都——
忍不住要刷朋友圈,去查看朋友们的新状态、新评论、新回复;
订阅的公众号数量远远超过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很多公众号其实对自己并没有多大用,但是舍不得取关,因为害怕错过有价值的内容;
豆瓣、微博等社交媒体,一不小心就刷了半小时以上,完全忘了当初拿起手机可能只是为了查看一条信息。
互联网如同胶水一样,把人和信息粘合在了一起,同时也造成了人类自身信息化的开始——每个人从最早期的能跟帖和转载开始,已经变成了信息化的一部分。信息过载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个互联网瞬息万变的时代又在如何「数字化」我们的生活?
朋友圈到底有多重要?
繁忙的生活很容易滋生不易察觉的焦虑。有趣而且迷人的信息,便捷而且轻松的互动,都构筑起和真实生活截然不同的情境,让我们能够和焦虑感隔绝开。
一方面我们寄希望于社交网络缓解真实生活的焦虑感,另一方面社交网络的某些局限可能会诱发更复杂的焦虑情绪。
当我们一段时间没有获得新的信息——可能一两天,可能几个小时,甚至可能几分钟,因人而异,我们就会陷入一种莫名的焦躁感中。这种焦躁与「无聊」「空虚」很相似,但又全然不同。它跟我们所处的状态没有太大关系,仅仅是因为大脑长时间得不到「新鲜的刺激」而已。
这些「刺激」让我感受到存在,和好友的互动让我感受到被需要。如果你要说意义,我知道它大概比不上一次和朋友面对面的聊天。但你能说它不重要吗?
假如没有朋友圈,我可能不会知道她又去了一家很符合我兴趣的的餐厅,不知道他又换了女朋友,不知道老同学也已经到了结婚的年纪。没错,我害怕错过这些「Moments」, 有人说这叫FMO,fear of missing out.
朋友圈在我们的生活里到底有多重要?
我想严肃正经地发起一次逃离浮躁圈的实验:
「关闭朋友圈一星期」
这一次,我们不是要像24小时隐身一样断绝手机。我只想要更合理地使用时间,辩证地对待朋友圈。如果朋友圈足够重要,不妨在一天之中设置专属的「朋友圈时间」,刷完所有的朋友圈。
“我希望你是”
1)社交网络重症患者,习惯通过手机获取大量信息。
2)每天都会无意识地刷朋友圈,不曾计算花了多少时间在朋友圈。
3)认可朋友圈的社交价值,通过朋友圈来关注朋友的动态。
4)想要逃离和突破,尝试体验闭圈带来的变化。
“你需要做什么”
1)和大家一起在10月20日-10月27日关闭朋友圈功能。关闭朋友圈期间,不得随意打开。
2)活动期间每天晚上20:00-22:00是「朋友圈时间」,定时刷半个小时朋友圈。
3)活动期间完成每日打卡,记录今天所做的事、分享今天刷的朋友圈价值。
实验结束后你还能得到一张有趣人类实验员纪念卡。
一些你可能想知道的Q&A
1.如何关闭朋友圈功能
微信-我-设置-通用-功能-朋友圈-停用。
2.关闭朋友圈后我能发朋友圈吗
可以的。除了直接发送文字以外,你可以分享链接到朋友圈,以及通过“我-相册-今天-点击相机-选择图片”发送图片。
3.关闭朋友圈后还能查看好友动态吗?
无法通过朋友圈入口查看时间线,但可以从好友名片进入朋友的相册,查看他的朋友圈动态。
如何参加
后台回复关闭立即成为实验员,加入我们的实验
文字:史总
图片:tumblr&杠子
图文编辑:史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