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毒药史(二)|魏晋砒霜死无形,现代生物更致命_手机网易网

bt365官网哪个真的 2025-07-01 19:55:16 admin 1667 446
中国毒药史(二)|魏晋砒霜死无形,现代生物更致命_手机网易网

(续上)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剧毒砒霜

魏晋南北朝时期,医药更是飞速发展,医学论著和医学家不断涌现,诸如西晋医学家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晋代道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葛洪的《肘后救卒方》、《抱朴子》,南朝(刘)宋著名药物学家雷敩编撰的《雷公炮炙论》,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等等。

若是以毒药而言,晋代可以看作是毒药史的第二个时代转捩点。因为,就在这一时期,东晋道家葛洪发现并提取出来毒药砒霜,从此,这一千古令人闻之色变的剧毒药物就此闪亮登场!使得毒药从以前的以动植物毒药为主,扩展到矿物质毒药,并且使得砒霜等毒药在以后几个朝代,成为令人胆寒的最著名毒药!

魏晋南北朝,是道教盛行的时代。当时由于朝代频繁更迭,战乱频仍,疾病丛生,人的寿命普遍较短。以至于不少人产生崇仙向道的想法,这使得炼丹盛行。而炼丹的结果,并没有让人长生不老,并且很多人为此丧命。可是炼丹却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那就是促使了冶炼工业的发展,并且还有不少著名附带产物诸如火药和砒霜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砒霜一般指三氧化二砷(As2O3,),由矿石“砒石”当中提炼而来的,原矿石有红色,而砒霜无臭无味,为白色霜状粉末,故称砒霜。溶于水也是无色无味,因而是古代最为知名的杀人于无形的烈性毒药。在葛洪著作《千金肘后方·卷三·治寒热诸疟方第十六》中有:“凡见疟。白驴蹄二分(熬),大黄四分,绿豆三分(末),砒霜二分,光明砂半分,雄黄一分。捣蜜丸如梧子。发日平旦冷水服二丸,七日内忌油。”这是第一次出现“砒霜”,并且是用来治疗疟疾的药方。

除了砒霜,雄黄、雌黄也被葛洪进行实验,从而产生火药。在《抱朴子内篇·卷十一·仙药》篇中,介绍雄黄时,有:“或先以硝石化为水乃凝之,或以玄胴肠裹蒸之於赤土下,或以松脂和之,或以三物炼之,”,这里的硝石就是制造火药最重要的原料:先用硝石将雄黄化为水,再凝固,制取长生药。

现代实验,硝石和雄黄混合剂遇高温或撞击会爆炸,因而可以说明葛洪在炼丹过程中发明了火药。并且,雄黄、松脂、硝石合炼可以制得三氧化二砷(砒霜)和砷的混合物,这是世界上关于炼制单质砷最早的可靠记载,因而葛洪是砷的最早发现者,也是毒药砒霜的发现者。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盛行,炼丹长生的结果,使得矿物毒药被人们广为人知。比如砒霜、红信石(砒石)、雄黄、雌黄等被进一步应用在医药中,虽然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长生不老,成仙得道。然而后来有些人却把这些毒药应用在阴谋诡计上,尤其是砒霜,因为无色无味,杀人于无形。秦汉以前的鸩毒,或许真的就是鸩鸟毒,不过在这一时代已经没有鸩鸟的记录,因而此时的鸩酒,有可能就慢慢用其他毒药来代替,只不过在历史记载中,依然用鸩杀这一名词而已。

这一时期由于毒药的药理和药性被人们清楚了解,因而用毒药杀人应该是得心应手,其中见于正史记载的被毒杀的皇帝竟然多达十多位!尤其是北朝,非常惨烈,朝代更迭过程中,使用最多的竟然是下毒阴诏,让人防不胜防(限于篇幅,我们另一章详谈)。

四、隋唐时期毒药的演变

晋代砒霜被发现后,刚开始不少向往长生的修仙练道之人服用“仙丹”,然而结果是不少人却突然“无疾而终”。虽然对外宣传是修成正果,不过医药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不少金石“仙丹”毒性很大,于是变通共不断改进炼丹方式从而减少其中的毒性,其中唐代孙思邈就是最为著名的医药学家和炼丹家。

孙思邈是中国医学史上颇负盛名的民间医生,有十分丰富的各科临床实践经验、他毕生不谋仕途,信奉道家、佛家礼教,反对服石,崇尚炼丹;经常上山采药,亲自进行药物的修合炼制。在炼丹过程中,结合前人的炼丹方剂和常规方法,并且为了减轻金石药物的毒性、曾总结出“伏火”方法。

在其著作《千金方》中,他在使用硫磺、砒霜等金石药物时,为了减轻这些药物的毒性,有意使药物起火燃烧,借以去其毒性。通过若干组合配伍,反复实验,从无数血的教训中,总结出硝石、硫磺、木炭混在一起,极易起火爆炸,几经改进和完善,黑色火药便脱颖而出。这也是炼丹导致的科学发展,从而使得人类战争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这是另话。

由于前人对于毒药的研究已经成熟,因而隋唐时期对于毒药并没有过多新的发现,不过,在毒药的应用上和目标人群上,却发生了扩大化的效果。首先隋唐时期,依然延续了以前朝代险恶的皇权争斗,为了争夺皇位相互谋杀的事件屡见不鲜,用毒杀人是其中比较典型的手法。

同时,由于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繁荣,人口迅速增加,人们交往频繁,因而出现恩怨情仇的几率增大,而且社会对于刑事案件惩罚严峻。砒霜等毒药的发现,可以杀人于无形,因而使得不少人使用毒药杀人害命,借以逃避惩罚。为此,唐代不得不制定专门的刑律予以制裁,诸如《唐律疏议·卷十八》规定:“凡以毒药药人,谓以鸩毒、冶葛、乌头、附子之类堪以杀人者,将用药人,及卖者知情,并合科绞。”由此可见,唐朝民间下毒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五、宋明清时期毒药的演变

唐代以后,中医药技术日臻完善,从采集、炮制,到临床应用、药物搭配,都达到了精益求精的地步。并且针对不同药物的药性药理,可以说研究到非常细微之处,往往药方在用量上精确到“钱、分”,到今天依然在使用,而且都非常科学和富有医理。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涌现出了世界最为知名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通过对前人关于医药的系统整理,以及通过自己的实际临床试验,集医药大成,从而编纂出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本草纲目》,收药1892种,附图1109种,收集药方11096条。其中对各种药物的历史考据以及原料的来源地域,以及药效药理,还有很多药方偏方,都做了详细描述,不愧是鸿篇巨著。

而对于毒药来说,宋明清时期,基本上延续了前几代的研究成果,没有太多的发现和发明。然而,随着毒药被广泛应用于医治疾病,并且不少人贩卖假药,或者私自配制毒药,因而使得不少人钻空子谋财害命,对社会造成危害。这使得朝廷下令对有毒药物进行控制,并对贩卖假药者予以严惩。

诸如宋朝设立了官办医药机构“和剂局”,由于所售药材质量有保证,深得百姓信任。元代律法规定“不通医术,制合伪药,于市井货卖者,禁之”,同时规定“诸有毒之药,非医人辄相买卖,致伤人命者,买者卖者皆处死”。明清两代,对于因假药而致人伤亡的,一般也都会按过失伤人罪或过失杀人罪来惩处。至于下毒杀人,宋元明清都有典型案件,诸如宋太宗用牵机药谋杀南唐后主李煜,明代三大疑案的“红药丸案”,清末“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等,我们另文详谈。

六、近代毒药的演变

近代随着工业化大发展,生物科技进步,人工合成药物成为新的潮流,从而使得医药生物科学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堪称毒药史的第三个转捩点。当然,毒药的研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医治疾病,以毒攻毒,比如很多知名毒素,都被应用到遏制肿瘤、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临床研究上,从而为人类的健康做出很大贡献。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罪恶,毒药还是会被某些人用来毒害他人,并且毒药的毒性越来越强烈,毒药的品种越来越多,让人防不胜防。就20世纪初以前,无嗅无味的砒霜使用率很高;20世纪中期则非常流行使用氰化物毒药,其中氰化氢(HCN)是一种无色气体,带有淡淡的苦杏仁味,但成人因缺少相应的基因,压根闻不出它的味,因而氰化钾成为最知名和最致命的毒药。

而近些年生物工程的飞速发展,毒药的种类更是五花八门,有神经毒素、溶血毒素、血循毒素、生物毒素、无机物毒等等,更有甚者,从基因着手,破坏人的染色体,令人无从防备。不过,毒药的研究,整体趋势是为了人类能够更好地保持健康长寿服务,而不是某些阴暗之人的杀人工具。

七、小结

以上就是我国古代毒药的演变和发展史,其中以汉代、晋代和现代为三个转捩点,分别为系统整理毒药药性、发现矿物毒药砒霜、以及现代合成生物毒药为明显特点。限于篇幅,关于毒药的种类、毒性以及历史事件等,我们下章再谈,谢谢诸位。

(待续)

2021/5/11榆木斋

主要参考资料:

《周礼》西周 周公旦

《左传》春秋 左丘明

《国语》春秋 左丘明

《汉书》东汉 班固

《三国志》西晋 陈寿

《后汉书》南朝(刘)宋 范晔

《唐律疏议》唐 长孙无忌、李勣等修订

《资治通鉴》北宋 司马光

《神农本草经》汉代

《抱朴子·内篇》晋代 葛洪

《雷公炮炙论》南朝(刘)宋 雷敩

《千金方》唐 孙思邈

《本草纲目》明 李时珍

相关推荐

工的繁体字
义乌365人工客服电话多少

工的繁体字

06-30 578
馥闽茶叶品质评测(馥茶记是哪里的品牌)
和365差不多的平台有哪些

馥闽茶叶品质评测(馥茶记是哪里的品牌)

06-27 693
2025年眼镜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和365差不多的平台有哪些

2025年眼镜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07-01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