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福利社

霜
降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禾黍入寒云,茫茫半山郭
秋来积霖雨,霜降方銍获
时间不知不觉走到了“霜降”
这个秋季最后的节气
带走了秋日的清爽
迎接的是冬日的寒霜
霜并非从天而降
而是近地面空中的水汽
在地面或地物上
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疏松的冰晶
那么“霜”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科科带你来学习新知识!
霜的形成
霜是水汽(也就是气态的水)在温度很低时,一种凝华现象,跟雪很类似。
科学上,霜是由冰晶组成,和露的出现过程是雷同的,都是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到达100%时,水分从空气中析出的现象。它们的差别只在于露点(水汽液化成露的温度)高于冰点,而霜点(水汽凝华成霜的温度)低于冰点,因此只有近地表的温度低于摄氏零度时,才会结霜。
在晴朗的夜间,因为无云,地面热量散发很快,在前半夜由于地面白天储存热量较多,气温一般不易降到0℃以下。特别是到了后半夜和黎明前,地面散发的热量已很多,而获得大气辐射补偿的热量很少,气温下降很快,当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附着在地面的土块、石块、树叶、草木、低房的瓦片等物体上,就凝结成了冰晶,因此形成霜。
新的知识学到了!
接下里是福利时间!
参与方式
本文文末评论区留言,告诉科科“你对‘霜’的了解”,科科将根据你的留言走心程度随机抽取幸运粉丝送出福利哦~
活动时间
10月23日——10月25日18:00截止
福利奖品
①科学实验彩虹盒子(2位)
②恐龙化石挖宝(3位)
③建筑拼装积木玩具(3位)
*温馨提醒:如有重复手机号中奖者仅限中奖1次,同一微信ID只可对应1张身份证明。
快来留言区和科科互动吧
原标题:《科普福利社 | 文末好礼!为什么“霜”只在晴天出现?》